中國是世界知名的造船大國,年造船量約占全球市場的40%。一場突如其來的全球性新冠肺炎疫情,給中國造船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考驗。近日,羊城晚報記者前往廣東東莞走訪復工復產情況,令人欣喜的是,以廣東凱力船艇為代表的廣東民營造船企業,已經基本恢復到新冠肺炎疫情前的生產水平。更讓人激動的是,面對全球新船訂單量下降的嚴峻形勢,廣東民營船企卻能屢屢獲得新船訂單。這其中又隱藏著怎樣的奧秘?
廣東民營企業凱力船艇目前已基本恢復到疫情前的生產水平。(來源:受訪者提供)
疫情來了:迅速應變
中國是世界航運造船大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和手持訂單量三大造船指標已連續多年穩居世界前列。目前,我國規模以上船舶工業企業有1052家,主要分布在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其中,廣東的廣州、中山、東莞、江門、珠海等地為廣東船企的主要分布地。
日前,記者來到東莞市的麻涌鎮走訪復工復產情況。據了解,麻涌鎮近年來憑借“地利”優勢依托港口,大力發展大產業、引進大項目。其中,以人才密集、科技密集、資金密集為特點的造船業成為引進重點。早在2007年,世界500強企業中遠集團就將位于廣州黃埔的廣州中遠船務工程有限公司搬到了麻涌鎮;同年,廣東民營造船企業代表廣東凱力船艇股份有限公司也來到這里“安家”。
提起凱力船艇,就不得不提到凱力一系列經典作品,從珠江上30多艘旅游觀光船到為海事、港務、漁政、海警等建造的批量公務船,從為弘揚粵劇文化而打造的“珠江紅船”到中國首艘軍事主題仿遼寧號航母的游船“藍海豚16”,從華南地區首艘新能源LNG加注船到世界領先的全鋁合金半潛觀光船等,每個項目都受到廣泛關注。
記者在廣東凱力船艇的麻涌基地看到,作業車間規模龐大,工作人員身穿工作服、面戴口罩,正在有條不紊地工作著。有員工告訴記者,這場疫情給企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仿佛突然間“拉了閘”。
據悉,造船行業與科技緊密相關,對人才水平要求高,凱力與國內知名的科研院所有著密切聯系,其中有相當一部分的位于湖北省武漢市。疫情一來,武漢封城,原本的技術骨干人員無法到位,供應商方面也受到影響,一時間,讓凱力的生產陷入了困境。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凱力高層提出了“緊急招聘、一人多崗”的替代方案,該方案的實施有效的緩解了生產困難?!耙咔橐詠?,我們基本沒有停工,經過攻堅克難,近幾個月基本已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庇袉T工表示,通過采取一系列的替代方案,加之政府部門的扶持,凱力復工復產得以迅速推進。
讓人更為驚喜的是,凱力在疫情期間還獲得了新訂單:在2020年9月17日,“380客位新能源純電動力客船”在凱力順利開工建造,該船是凱力為廣州公交集團客輪公司建造的第二艘采用先進環保鋰電池推進動力系統船舶,真正實現了零排放;在2020年春節期間,凱力還通過多次郵件、電話等遠程手段對合同條款進行磋商,成功與廣州之星游輪公司簽訂“300客位新能源觀光游覽船建造采購項目”合同。
行業下滑:迅速改“道”
受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影響,國際航運市場震蕩下行,全球新船訂單量大幅減少。根據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發布的《2020年1-9月船舶工業經濟運行情況》,2020年前9個月,中國造船企業新船訂單和手持船舶訂單量出現下降:全國造船完工2856萬載重噸,同比下降2.7%;承接新船訂單1675萬載重噸,同比下降14.0%。
別人都在下滑,凱力憑什么能拿到新訂單?
董事長鐘永強告訴記者,這與凱力提早謀劃新能源船發展方向密不可分。據介紹,近年造船業的訂單下滑主要來自傳統三大主流船型,即油船、散貨船和集裝箱船。而凱力提早選擇了新賽道——新能源船。早在2014年,凱力就設計建造了華南地區首艘LNG加注船;借旅游業發展的東風,凱力把目光集中在了新能源旅游觀光船的建造上。而這與傳統的三大主流船型形成了差異化發展。
“在珠江上觀光,聞著船上冒出的煙氣,大聲喊話般跟朋友聊天,這不符合現代旅游業發展的需求。這就需要新型水上旅游觀光裝備,凱力就是瞄著這個方面發展的?!?鐘永強說,新能源觀光船,噪音小,無廢氣排放,行駛更加平穩。以其打造的“珠江紅船”為例,人在船上觀看表演,仿佛置身平地,拉開窗簾才發現船行珠江上,早已遠離碼頭?!凹t船表演大廳內的噪音只有55分貝,比一些公園(65分貝)還安靜?!辩娪缽娬f。
近年來,中國旅游業飛速發展,也給凱力的發展插上了翅膀。數據顯示,中國旅游業收入增長率連續多年保持著每年兩位數的增長。其中,2019年全年實現旅游總收入6.63萬億元,同比增長11%。在細分行業中,水上旅游格外吸睛。以夜經濟為代表,更多的游客想登上游船看一看城市的夜景。
鐘永強表示,目前該企業正在為三亞一家旅游公司建造半潛式觀光船,游客可以在船上看到水下的海龜、珊瑚,創造全新的觀光體驗。他還透露,隨著新技術的應用,無人駕駛等新型游船也將在未來與人們見面。
【對話企業家】
鐘永強(來源:受訪者提供)
鐘永強 廣東凱力船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造船收入不敵蓋樓 為何還選這個行業?
日前,就復工復產等問題,羊城晚報記者與廣東凱力船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鐘永強進行了對話。
羊城晚報:與建樓房不同,同樣是搞建設,造船業對人才和科技水平要求更高,但收入未必更高。當初為什么會選擇這個行業?
鐘永強:我的父親早年畢業于華南理工學院造船專業,在廣州文沖造船廠工作??梢哉f,從小我就對這個行業耳濡目染,覺得造船是一個很了不起的行業。所以,我的一家人中就有好幾個是學造船相關專業的,畢業后就從事了這一行,一干就是幾十年。
羊城晚報:您提出,要把廣東凱力打造成“水上旅游裝備的領航者”,這是基于怎樣的思考?
鐘永強:凱力創建于1993年,經過20多年的不懈努力,已經發展成為華南地區技術先進、規模較大的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設計建造和修理基地。一場疫情,給凱力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危中有機,同時也更堅定了我們發展新能源船的方向,這也是政府所鼓勵的。借旅游業發展的東風,大力發展高性能、高質量、綠色環保的船舶,是凱力的發展目標。目前,凱力在這方面,已經做了充分的準備,包括市場開發和技術引進等。
羊城晚報:造船業是資金密集、人才密集、技術密集的行業。在這樣一個行業中,作為民營企業,凱力與造船界的大國企、大央企如何競爭與合作?
鐘永強:凱力與中船(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一直有合作,比如中船建造的30.8萬噸超大型油船,凱力都有參與其中,建造了船上的上層建筑生活區。在合作中,對凱力的技術提升和人才培養都有積極作用。而新能源船則是一個新賽道,在這個賽道上,凱力發揮工匠精神,攻堅克難,不斷提升自我。目前,中國交通部海事局正式批復首批5艘新能源純電動客船,凱力中標了3艘,已在建造。
【數據】
中國規模以上船舶工業企業超千家
●中國是世界航運、造船大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和手持訂單量三大造船指標已連續多年穩居世界前列。中國規模以上船舶工業企業約有1052家,主要分布在我國東部沿海地區。
●受新冠疫情影響,2020年前9個月,我國造船企業新船訂單和手持船舶訂單量出現下降:全國造船完工2856萬載重噸,同比下降2.7%;承接新船訂單1675萬載重噸,同比下降14.0%。
●廣東凱力船艇股份有限公司創建于1993年,年生產能力為各類船艇50艘,修船100艘,凱力致力成為中國水上旅游裝備的領航者,以打造豪華旅游船、政府公務船以及新能源船為主要方向,僅珠江水域就有30多艘觀光豪華游覽船出自凱力人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