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凱力船艇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0769-88280191 88289122
傳真:0769-88289689
郵箱:k-link@vip.163.com
地址:東莞市麻涌鎮大步工業大道西
“六脈皆通海、青山半入城”,縱橫交錯的水網,造就了廣州繁榮的商貿和發達的水運。珠江上的水上交通一直是一張見證廣州發展的特色名片。
“隨著廣州琶洲、金融城的發展,未來廣州東部珠江兩岸交通通勤需求必將增加,為了減緩兩岸的交通壓力,我建議推動水巴線網東進,構建獵德大橋以東的水上公交體系,滿足珠江兩岸市民生活工作出行需求!”廣州市政協委員、廣東凱力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鐘永強告訴記者,隨著廣州市東進的步伐加快,廣州原有的水巴系統卻仍集中在西部。
鐘永強介紹,水上交通渡船曾是廣州市居民跨江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上世紀80年代末,客運量達到1.15億人次/年。近年來,隨著城市的不斷發展,人口不斷集聚,交通問題凸顯,為緩解陸域道路交通及公共交通的壓力,應該充分發揮水上特有的資源優勢。
“廣州市政府2012年通過《廣州市水上巴士發展規劃(2012-2030)》,形成地鐵、城市輕軌、常規公交、水上客運四位一體的交通體系,為市民出行提供多樣、便捷的出行選擇。”鐘永強表示,廣州公交集團客輪有限公司積極推進水上巴士規劃建設,經過七年的發展,水巴航線由11條增至14條航線,增幅18%;客運船舶從23艘增至46艘,增幅為100%;航線里程從15.8公里增至53.91公里,增幅238%;年行駛里程由27.5萬公里增至91.19萬公里,增幅232%;從業人員由709人發展為1173人,增幅65%。年均服務乘客1550萬人次。2017年,水上巴士項目獲得廣東省宜居環境范例獎,是廣州市“綠色公交”建設的成果范例。
為更好地適應廣州珠江兩岸的城市規劃發展需要,鐘永強做了實地調研,他發現,廣州水巴線網的服務范圍主要在珠江前航道的西段沿線,其中荔灣區南部及海珠區西北部水上交通網絡及碼頭密集分布,前航道東部獵德大橋以東至東圃大橋的珠江沿岸,基本無線網覆蓋。
“獵德大橋以東區域珠江兩岸的規劃及建設已經成型,兩岸密集住宅樓盤和商業配套,帶來極大的人流,其中包括有珠江新城、金融城、琶醍、琶洲等。”鐘永強認為,這些區域除陸上交通體系配套外,應同步推進水巴線網“東進”構建高效運行的廣州水上公交體系,滿足珠江兩岸市民生活、工作出行的需求。
今年廣州市兩會,鐘永強帶來了《著力大都市,推動水巴線網東進服務,進一步發展和完善水上綠色公交的建議》的提案。他在提案中建議對原有航線線網進一步梳理、優化,并擴大航線網絡覆蓋范圍,向東輻射至琶醍、獵德、員村、金融城琶洲等區域,形成更為密集、可達性更強的中心城區航線網絡。
鐘永強發現,獵德大橋以東的珠江沿岸,缺少水上巴士碼頭,他建議,廣州應該增加東部水上巴士碼頭設施建設,優化水巴船型,逐步推進使用清潔新能源動力,如純電動動力等,實現零排放,逐步更替老舊船型。
此外,水上巴士作為公益性惠民事業,鐘永強建議市政府建立合理財政預算支持及補貼機制,企業自身加強資源創收力度,形成有效的激勵機制,促進良性政府補貼機制,最大限度保障水巴正常運營,實現水巴線網運營得到可持續性發展。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賈政、龍錕、肖桂來、方晴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廖雪明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林傳凌